2020-05-21

本文作者:《乒乓世界》赵弟岭

2005年秋天,刚刚升入大学的我“误打误撞”地填写了一份《乒乓球社团申请书》,与乒乓球第一次有了交集,而彻底点燃热情,则源于一个师兄分享的王励勤和马琳在2004年总决赛上的“转圈”表演,让我感受到了“职业”的美妙。
那次表演似乎是个“个案”,之后一直欲求不得,曾满怀期待地观看颇具娱乐性质的《国球大典》,感慨中国队强大的同时,也难免嗔怪王励勤的“不解风情”。从业后,偶尔听同事边老师和黑妹聊起国家队的趣事,总有种浓浓的“不真实感”,毕竟国手们不苟言笑的形象早已根深蒂固。真正让我有所转变的是2018年女子世界杯。

开始“有意思”的世界杯

坦白说,哪怕乒乓球成为工作,我对女子世界杯仍提不起太大兴趣。为什么?没悬念啊。那时候男子世界杯偶尔还有萨姆索诺夫、波尔和柳承敏出来添添乱,而在伊藤美诚没有“冒头”前,女乒根本就是中国队一枝独秀,当时还曾和球友打趣说:“中国女队已经强大到不仅能让对手无趣,同时也能让自己球迷无趣的地步了”。(严重声明,这里所谓的“球迷”仅代表我自己。)
直到平野美宇的出现,中国女乒在世界杯上长达21年的垄断才被打破。且不说平野美宇在中国队缺席的情况下拿走2016年世界杯冠军其中运气成分有多大,但是那次夺冠似乎催生了她 “敢赢中国队”的念头,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2017年无锡亚锦赛,平野美宇连过中国三关夺得女单冠军。2018年成都世界杯,适逢中国主场,平野美宇又会有怎样的发挥,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主动请缨,有生以来第一次全程认真观看了女子世界杯。不得不说“流水的对手,铁打的中国队”,奇迹没有再次发生,平野美宇甚至在碰到中国队前就输给了队友石川佳纯。

开始“有意思”的中国队

犹记得2011年苏州公开赛,我战战兢兢地向王励勤问了自己记者生涯的第一个问题,一个“一本正经”的比赛话题,当然也得到了一个“一本正经”的回答。后来才发现,这些年年来我走过最长的路就是中国队队员的“套路”,记者怎么问,应该怎么答,见惯这种场面的队员们几乎已经练成了必备的“职业技能”。但是成都世界杯前的球迷见面会,粉丝向偶像提问环节,我着实大开眼界了一回。
可以说,不论是提问的问题还是球员的回答,让作为旁观者的记者们都不由得叹为观止。你很难想象电视镜头里不苟言笑的朱雨玲被问到“和上届世界杯有什么不同感受”时,机智的用四川话回答“上次你不在,但这次你在”;也很难想象丁宁在面对球迷故意“刁难”进行“反击”后,冒出来一句“让我们相爱相杀吧”。温情的一幕出现在石川佳纯身上,得知一名球迷即将迎来生日,她主动把自己的手机壳赠予对方,同时也把那场球迷见面会的氛围推向了高潮。

丁宁带给我的触动

一直很喜欢《灌篮高手》中的一句话:有时候精神是可以超越肉体的,这句话在2018年女子世界杯的决赛中被丁宁完美地演绎了出来。结合丁宁和朱雨玲当时的近期表现,恐怕再牛的编剧在赛前也不敢写出“4比0”的剧本,然而这种事情真实地发生了,丁宁几乎没有给朱雨玲任何机会,凭借几近完美的发挥拿到了自己的第三座世界杯。看似有点离奇的对决,却让很多媒体朋友达成共识:朱雨玲打得并不差,只是丁宁发挥太好。
比起比赛中的发挥,丁宁赛后一句“这是一个好的起点”更让人动容。作为一名功成名就的大满贯选手,仍然能够保持一颗“再出发”的心态和状态,她克服的岂止是长年累月形成的技术习惯的改变,恐怕还有太多不为人知的困惑与病痛。
每每谈到中国乒乓球的长盛不衰,我们经常会赞叹于中国队强大的“造血功能”,却往往忽略了年轻一代逐渐走向成熟的幕后推手,正是因为有像丁宁的“标杆”在那里,才能够不断拔高后来者的标准线。每一名老运动员,都是巨大的财富,所谓的“风物长宜放眼量”,意义大概就在于此吧。

综合新闻 丁宁 朱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