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5

国际乒联本周推出裁判周系列文章,从裁判的角度带您来看不一样的乒乓比赛。

本文作者:张瑛秋

在新冠病毒卷起的惊涛骇浪中,全球进入非常状态,为了减少聚集,疫情也让乒乓球比赛按下暂停键,隔离在家的这段日子,也让我想起第一次临场执裁时的点点滴滴。
与乒乓球裁判事业结缘是在1992年,当时北京体育大学承接了全国少年锦标赛,学校基于对乒乓球专业年轻教师和学生技能培养的要求,选派了20名教师及同学补充赛事裁判的不足,而我有幸成为了其中的一份子。作为乒乓球裁判小白,我对于执裁的认知仅仅是停留在赛前北体大国际级裁判员蔡继玲老师对我们的规则恶补和临场秀。幸运的是,在第一天的裁判实习中,与我搭档的是一位执裁经验丰富的裁判员-陕西李灵固老师,他一眼便探知了我当时茫然忐忑的心情,他微笑着对我说:“乒乓球比赛执裁是一项充满艺术性与规则性的工作。将两者合理结合、平衡使用,才是一名优秀的裁判员应该具备的准则与素养。” 正是这番话,激发了我对于乒乓球裁判工作的兴趣,在不断的学习与积累中,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将乒乓球裁判工作作为终身奋斗事业的信心。
在激动和忐忑交织下,我迎来了临场裁判首秀。然而理论和实际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很多早已烂熟于心的规则,在实际操作中一时间无法学以致用。例如,在比赛进行时,突然隔壁球台的球沿挡板进入场地,年轻眼尖的我,马上将手高举过头,喊“停”,心想:真棒!第一时间解决了问题。但后续发生的事却让我傻了眼,一名运动员说:“我都发力进攻了,眼看就赢了,为什么要停下来?”我的搭档出手援救了无助的我。比赛结束后,李灵固老师和我说:“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拿捏好做为乒乓球裁判员的艺术性与规则性之间的平衡。如果球不可能影响到场中的比赛,也没有人注意到球进入场地,且有一方已经占据优势,最好不要主动中断比赛;但如果球飞入场地影响了球员的正常比赛,则应及时叫停比赛,避免发生争议。”
当时的团体比赛还是九场五胜制,一场比赛常常需要持续4-5个小时,为了确保上场的时间身体不缺水,入场前摄入的水量造成了比赛中的尴尬。第二场比赛结束时,李老师发现了我的窘迫,再一次巧妙的帮我解决了问题。赛后李老师对我传授了不少裁判防窘的小常识,让我至今对于并不轻松的裁判工作乐在其中。
由于是少年组的比赛,参赛经验以及专业程度都不如专业运动员,因此所需处理的问题也就更为繁琐,到达场地后对于每一个细节都需格外细致。使我真正意识到:裁判工作至关重要,容不得一丝放松。身为裁判员只有公正执法,场上选手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比赛,以确保比赛流畅进行。
疫情爆发短短几个月,已经对体育比赛产生了深层次地影响,不论是赛制、组织形式、经济还是文化等,这种影响将是深远的。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体育赛事的停摆风潮只是暂时的,或许乒乓球比赛会因运动员这段时间的封闭训练,而变得更为精彩。病毒肆虐,在全球化的今天,没有哪个国家会是孤岛,也没有那个行业会建立绝对的壁垒。全球体育赛事暂停的时刻,作为乒乓球裁判员,唯有蓄势代发,坚守本心,静待花开,才能以饱满的状态迎接乒乓球赛事的复苏。

综合新闻